语言选择:

中文

English

关于QFD
QFD创始人
QFD简介
QFD发展
会议简介

QFD发展

  • 协会概况
  • QFD发展

QFD起源


       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日本。当时,日本实施从美国引进的统计质量管理(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SQC),在制造阶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制造阶段的工序管理中,质量保证活动取得极大成果之后,日本迎来了新产品开发的新时代。该时代的质量保证的重点,被迫向如何生产何种产品方向移行。在规划制造这种产品时,已断定该产品是否能使顾客满意。因此,从事规划及设计的技术人员,需倾耳听取开始主张多样化价值观的顾客要求。这种移行变迁,使质量保证活动面临了难题。在此之前,检查方面有抽样检查理论,工序管理方面有控制图及各种统计方法而取得成果。然而,进入新产品开发时代之后,本来与质量保证活动无缘并统治技术领域的规划和设计部门,被认为是质量保证的最重要的对象而受到关注。日本工业正经历着从二战后模仿的产品开发模式到自主创新开发模式的转变,因此,日本企业开始寻找一种方法用于新产品开发过程的质量保证。

       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规划和设计部门应该基于何种思路,进行怎样的质量保证活动才能使顾客满意呢?针对这个问题的疑问是赤尾洋二博士(当时日本山梨大学教授)萌发质量功能展开(QFD)想法的起因。

       赤尾洋二教授从当时日本在制造阶段广泛使用的“工序保证项目一览表”得到启发,指出“工序保证项目一览表”揭示了厂内保证项目与厂外保证项目的联系,同时设想在生产开始之前就构造QC工序表,对“工序保证项目一览表”新增加了设计着眼点栏目,并构想怎样把一览表的想法应用于新产品开发的质量保证。赤尾洋二教授考虑在新产品开发中怎样计划、设计、制造为满足顾客要求应该具有的质量,即在产品投产之前对关键的质量保证工序进行展开,以确保设计质量在生产过程得到贯彻的方法。当时给这种想法以目标质量展开的名称,并在几家企业进行试行,结果表明这种想法对新产品的开发是非常有效的。于是,赤尾洋二教授等总结了1966年以来在各公司的合作研究成果,并于1972年发表了“新产品开发与质量保证——质量展开的系统”一文,首先使用了“质量展开” 一词。此文中给出了17项工作步骤,它显示了今天的质量展开的基本内容。但是,因为在制造工序中用因果分析图的形式对保证项目进行表示,所以,存在因重复、繁杂使得表格非常膨大的问题,另外,对于设计质量应该如何设定的想法与方法还不够充分。

       解决这个问题的是由三菱重工神户造船所在水野滋和布留川靖两教授指导下,开发了质量表(Quality Tables)的雏形,后来在西方被称为质量屋,弥补了质量展开的不足。集合了这些思想和成果,赤尾教授又对质量展开概念进行了完善,形成了质量展开(Quality Deployment: QD)。

       与此同时,另一个汇入质量功能展开的思想是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简称VE),石原把价值工程中的产品功能分析扩展到业务流程的功能分析,提出了业务展开(Business Deployment)的概念,后来发展成为狭义的质量功能展开。

       从总体上来看,以质量保证中管理点的明确化流派形成的QD(质量展开),和以VE(价值工程)的流派形成的狭义质量功能展开,再加上质量表技术,三者被统合形成了质量功能展开(QFD)。这样我们现今称之为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的技术便诞生了。它成为日本式质量管理最重要的特点。


QFD发展


       质量功能展开(QFD)在日本诞生以后,一些企业进行了试用。丰田公司使用新的QFD方法能够获得顾客的心声,更重要的是这种新方法系统使公司将顾客的愿望偏好通过工程和制造的工艺得以实现,根据关注顾客的要求,在企业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了比较清晰的目标,即如何使他的工作来满足顾客们的要求。QFD方法证实了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的成功,由于其成功的小吨位货车门的改进,丰田用此系统设计其他的汽车,今天QFD 也广泛的在汽车其他设计中得以应用。丰田公司于70年代后期使用QFD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新产品开发起动成本累计下降了61%,而开发周期下降了1/3。看到上述的成功典范,70年代日本的其它公司继续完善QFD 方法并使之很好地被掌握。

       1978年水野滋和赤尾洋二将各企业的应用成果汇编成《质量功能展开》,该书由日本科技联盟出版后,推动了质量功能展开的迅速普及和发展。1977年,日本质量管理学会成立了质量展开研究会,此后10年对QFD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987年,日本规格协会也编集发行了以应用事例为中心的QFD单行本,并在美国和德国出版了翻译本。QFD系列丛书(日科技联出版社1990年出版)被许多企业利用。1983年在日本生产科学协会2日QFD培训班之后,日本规格协会(3日),中部质量管理协会(2 日),日科技联(4日)培训班相继开设,开展QFD普及活动。

       日本科学技术联盟1988年设立了QFD研究会,1991年以研究会成果报告为基础,第一届质量功能展开专题研讨会开始启动。1995年第五届研讨会同时作为第一届国际研讨会(ISQFD)在东京召开,海外许多代表到会参加。第二届国际研讨会在美国的底特律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250名代表发表了机械工业以外的许多行业中的应用事例。从这次会议开始,美国QFD研究会设立了“Akao Prize”(赤尾奖),对开展QFD普及活动有贡献的人士颁奖。第三届国际研讨会由瑞典主办,著名的VOLVO公司等介绍了应用事例。在本次会议期间,成立了国际质量功能展开组织(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ICQFD)。以后,每年国际QFD研讨会(ISQFD)在世界各地轮流举行,成为一项重要的国际性活动。

       随着日本企业在美国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美国人开始研究竞争对手成功背后的各种原因。1983年,赤尾教授等人在美国著名质量管理杂志《质量进展》(Quality Progress)上发表了QFD文章,并且其本人也被邀请去美国芝加哥发表演讲,这成为QFD在美国传播与发展的开端。1984年美国的King从日本回国后,把QFD方法介绍给福特汽车公司。之后,美国供应商协会(American Supplier Institute,简称ASI)、劳伦斯成长机会联盟/质量与生产力中心(Growth Opportunity Alliance of Lawrence/ Quality,Productivity Center,简称GOAL/QPC)、持续改进协会(Kaizen Institute)等组织开始向美国的工业企业介绍推广这种方法,并且在汽车制造业首先得到了应用。美国的《质量进展》和《哈佛商业评论》从1986年到1989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QFD研究的文章,引起了美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极大关注,对QFD在美国的迅速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除了最早采用QFD的福特汽车(Ford)公司外,惠普(Hewlett-Packard)、通用汽车 (General Motors)、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科达(Kodak)、宝洁(Procter & Gamble)等企业也先后将这种方法引入到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并且很多企业将其实施QFD的过程写成了实际应用案例。今天,在美国,许多公司都采用了QFD方法,在汽车、家用电器、船舶、变速箱、涡轮机、印刷电路板、自动购货系统、软件开发等方面都有成功应用QFD的报道。

       在意大利1987年以来,应用质量功能展开的企业迅速增加,1993年第一届欧洲QFD研讨会召开,之后德国等相继成立了QFD研究会。在韩国,1978年至1985年韩国标准化协会每年举办培训班,此后关心度急剧上升,1994年1月成立了QFD研究会。巴西在1989年的ICQC国际会议上介绍了QFD之后迅速普及。澳大利亚在1996年First Pacific Rim Symposium on Quality Deployment之后,QFD引起极大关注。

       QFD真正为国人所知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当时在日本留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熊伟,作为日本科学技术联盟QFD研究会的唯一华人成员,参与了以创始人赤尾洋二教授为首的QFD研究活动,并最终在赤尾洋二教授主持答辩下成为全日本QFD方向博士学位获得者第一人,同时接受赤尾洋二教授和新藤久和教授的建议和协助,从QFD理论的发源地—日本向国内介绍QFD理论。

       从1991开始,熊伟不断在《中国质量》、《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上海质量》、《管理工程学报》、《计算机应用》、《软件学报》等介绍QFD和发表QFD的研究成果数十篇。通过发表论文的形式向国内介绍QFD理论,同时追踪国际上QFD的最新发展动向。为以后QFD在国内的逐渐铺开打下了基础。

       后期来日本进修的张晓东回国后也在《中国标准化》(1996)发表文章,并出版了《质量机能展开-质量保证的系统方法》(1997)一书。赤尾洋二教授受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邀请在北京(1994年,1997年),上海(1995年),香港(1998年)举行QFD讲习班。1996年大藤正教授来华举办QFD培训。另外,新藤久和教授也在大连、无锡等地讲学。

       几乎与此同时,邵家俊等国内质量专家,利用赴美国进行质量保证技术考察的契机,从美国引入QFD技术。邵家俊翻译出版了《质量功能展开概论》以及编写了《质量功能展开指南》资料。1994 年又在《航空标准化与质量》杂志发文介绍QFD理论。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的李跃生等结合航天的工作实际也进行QFD应用和研究。

       这两个渠道引入的QFD内容和介绍形式也不相同,熊伟等人介绍的是QFD理论创始人赤尾洋二的综合质量功能展开技术,介绍形式早期以发表论文为主(后来熊伟不断发表研究成果、赤尾洋二等讲学);而邵家俊等人引进的是美国的QFD简化版模式,引进形式以翻译美国的QFD著作开始,但实际上是把美国人所理解的QFD理论引入了中国。

       2003年底回国工作的熊伟,在浙江大学组建以QFD为中心的研究团队,2009年成立质量与绩效管理研究所,2013年升格为浙江大学质量管理研究中心,同时创立中国QFD网站,并在中国质量协会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支持下开始全面研究和实践中国式QFD。

       在QFD理论研究方面,浙大QFD团队包含博士生、博士后在内拥有近百名研究成员,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QFD研究基地,2006年开始首次招收QFD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基于QFD重点开拓质量创新、生态质量、食品质量安全、医疗质量、供应链质量、神经质量管理学等质量科学研究新领域,被列入国家基金“十一五”重大研究计划,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国至今质量选题仅两项)和国家质检总局的连续资助。熊伟团队的研究与应用成果以百余篇研究论文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形式在国内外公开发表,作为中国质量协会卓越质量丛书,出版《质量机能展开》(熊伟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质量功能展开--从理论到实践》(熊伟著,科学出版社2009出版),《质量功能展开--理论与方法》(熊伟著,科学出版社2013出版)系列三本QFD专著,成为目前中国几乎所有QFD研究和实践的参考书。近期归纳QFD拓展研究,出版《设计开发质量管理》(熊伟、苏秦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质量创新—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系统方法》(熊伟著 中国质检出版社 2015),2016年总结十多年研究积累结合中国儒家文化特点提出中国式QFD理论与方法,从而引领国内QFD研究的新方向。东北财经大学唐加福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同淑蓉教授、天津大学何祯教授等也对QFD展开了有特色的研究,这些成果使中国QFD学术研究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在QFD普及推广方面,熊伟为中国质量协会、深圳市质量协会、珠海市质量协会等协会讲授QFD公开课,应邀为全国质量技术奖励大会、中国质量学术论坛等质量大会作QFD专题报告数十场。为中国航天、中国航空、中船重工、中国兵器、中国电信、第一汽车、东风神龙汽车、海马汽车、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美的集团、鞍山钢铁、万科房地产、云南烟草、娃哈哈、横店集团、金蝶软件、福建电力、英博啤酒、正泰电器等数百家大型企业提供QFD培训和讲座。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北京科立特以及其他一些咨询公司也相继开展QFD培训。

       在QFD应用实践方面,熊伟团队咨询辅导了海马汽车、宁杭高铁、万科房地产、北方发动机、浙江中烟、东忠软件等数十家企业的QFD应用项目。在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支持下,帮助浙江省数十家企业应用QFD并获得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中的优秀质量功能展开项目和浙江省质量创新项目。在第一期至第三期“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训练营中,辅导近百家企业导入QFD理论。目前熊伟团队在航空、兵器、汽车、机械、电器、软件、医疗、房地产、生物医药、玻璃纤维、教育、餐饮、旅游等领域均有QFD应用案例。

       在QFD学术交流方面,熊伟团队连续10多年在世界各地参加QFD国际研讨会并发表研究成果,熊伟也当选为国际质量功能展开组织(ICQFD)惟一华人常委。受邀在全日本质量与标准化大会、香港第十二届品质大会等做主题演讲。2008年第十四届国际质量功能展开研讨会在中国举办,在浙大团队的策划下与中国质量协会共同主办了数届中国QFD与创新论坛,在国家质检总局指导下浙江大学质量管理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十一届国际质量功能展开研讨会和首届亚洲质量功能展开与创新研讨会,成为世界QFD史上的里程碑,也将中国QFD研究与实践推上了新的高度。

       所有这些工作都对QFD在中国的普及和应用起到积极作用,今天,QFD已在中国各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浙大协助中国质量协会于2005年组织成立了全国QFD研究会,2016年作为创始成员参与亚洲质量功能展开协会(AQFDA)和亚洲QFD优秀项目奖的设立,为进一步推动中国QFD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平台。

       随着对QFD理论认识的不断的加深,同时顾客意识、科学管理意识在企业家的心目中不断觉醒,QFD技术在中国各界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我们可以看到QFD理论在中国应用的美好的前景。